中新社香港10月28日電 題:香港“莎莎”化妝品大亨寄語青年創業有“危”便有“機”
 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
  “男人怎會跑去賣化妝品?”香港化妝品巨頭莎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(“莎莎”)主席、行政總裁郭少明,憶述創立“莎莎”前的想法。
  28日,當下掌控市值超過200億元(港幣,下同)生意的郭少明出席香港一個午餐會,跟300多位香港青年人,分享其35年來創業與守業的故事。
  郭少明在會上從1978年說起。那一年,妻子郭羅桂珍用上2萬元,承接一家位於銅鑼灣總統商場、面積約40呎的化妝品零售櫃位,“莎莎”自此誕生。
  俗話說“萬事起頭難”,郭少明夫婦二人身同感受。他說,初時生意淡靜,每天營業額只有數十元,不足以應付租金支出,幸好當時他還有一份政府工作,生活都不用太擔心。
  後來,郭少明夫婦二人作出第一個新嘗試,就是學習別的提供優惠價格,結果每天帶來五、六百元,甚至上千元的生意,加上他們首創如超級市場的“開放式產品陳列”銷售模式,使這小店漸受歡迎。
  回想起開業初時,郭少明笑說,他是其老婆第一個聘請的員工,日間兼職為“莎莎”工作,“我的工作就是拿著‘紅白藍’膠袋幫老婆補貨,後來買得越多,慢慢越做越熟,知道要為店增添新產品。”
  “不斷增加新產品、做好顧客服務,就是我們的秘訣。”結果在5年後,“莎莎”就把同一商場內,其餘4間化妝品店逐一收購,而郭少明也放棄原有的正職,全心全意投入“莎莎”。
  但好景不常,郭少明在1989年迎來第一個危機。當時,業主要求大幅加租3倍至5.4萬元,他卻遺忘回覆業主,令鋪位要拱手相讓行家。
  郭少明唯有馬上物色地鋪,決定花10多萬元一個月,在銅鑼灣開設首間化妝品獨立店,“我的策略就是提早6個月搬走,把原有店鋪丟空,不留客人給下一手。”
  結果郭少明成功轉危為機,生意“更上一層樓”每月達千多萬元。而且,其“開放式產品陳列概念”迅速贏得口碑,8個月後就吸引來自日本、臺灣的客人;在1989至1994年間,他們再開7間分店。
  “1989年這麼大的危機也能渡過,使我將來再看到危機也不會怕。”郭少明夫婦二人由此一路走來,籌劃“莎莎”上市,把公司由“家庭式”轉為“企業化”經營,經歷過苦澀的“電腦化”改革,最終在1997年“莎莎”於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。
  但“莎莎”繼續迎來一個接一個危機。1998年,亞洲金融風暴發生,海外游客數客數目大減,但郭少明積極改變策略,在本地客旺區增開10多間分店,成功開拓本地市場,生意額不跌反升,創下當時香港零售一個奇跡。
  2003年,香港爆發非典型肺炎(沙士)亦讓郭少明印象深刻。他憶述在當時公司會議曾說,“全世界都戴著口罩,還有誰人會塗口紅、化妝和噴香水。”
  郭少明決定動用全公司20個買手,大量購入口罩、清潔用品,兩個月內這些用品占公司生意15%,使公司當時實際只減少10%生意。他亦趁租金下調,擴充10間分店。結果,沙士過後,國家開放“自游行”,香港經濟迅速複蘇,讓他又勝一仗。
  一次又一次的“轉危為機”,郭少明分享過程中最重要敢於“以攻代守”。他又認為,年青人要創業,最重要的是自己鐘情該盤生意,“好像我一樣,如自己也不貪靚(愛美),怎可以說服客人“靚”(美)的重要。”
  目前,“莎莎”業務遍及澳門、內地、臺灣、新加坡和馬來西亞。郭少明明言,絕不勉強子女接棒這“化妝品”王國,未來有能者都可當上主席、行政總裁,因為這就是企業精神。(完)  (原標題:莎莎化妝品大亨寄語青年創業有“危”便有“機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53pivrt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